1994 年,建造7年的英法海底隧道通車,我國大亞灣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三峽工程也在這一年正式開工。
與這些宏偉的工程相比,一項伴隨中國和世界科技進步,記錄人類文明前行腳步的評選也在這一年拉開序幕。
“兩院院士評選1994 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活動一推出,就以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吸引了包括科技界、教育界在內全社會的關注。之后,這一活動豐富內涵,擴展為“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簡稱“雙十評選”)。到2020 年,評選活動已經舉辦了27 屆。
27 年來,“雙十評選”聚焦中國,見證了“神舟”飛天、“天宮”對接、“嫦娥”奔月、“天問”探火;也見證了“北斗”組網、“蛟龍”潛海、“墨子”通信、“天眼”巡天。27 年來,“雙十評選”放眼世界,見證了引力波、天使粒子、暗物質存在證據的發(fā)現,克隆羊、人類基因組圖譜、人造細胞的誕生;也見證了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探知和對太陽系外新的人類家園的求索。
27 年來,在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在“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感召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zhàn)略支撐,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活力不斷被激發(fā),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井噴式涌現,中國科技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繁盛景象。
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讓“雙十評選”應運而生,“雙十評選”也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科技交流。27 年來,“雙十評選”通過專業(yè)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廣泛傳播,記錄了科技進步,普及了科學知識,提升了公民科學素養(yǎng)。27 年來,“雙十評選”通過兩院院士評選,忠實地記錄中國和世界最尖端科技,越來越多的青年科研人員通過“雙十評選”了解到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動態(tài)和研究方向,讓中國更加了解世界,也讓中國科技走向世界,促進了科技的交流與共享。27 年來,“雙十評選”的榜單來自中國科學界最權威的評價,這一個個卓越成果背后是一群群埋頭鉆研、精益求精的科學家,他們像一面旗幟感召無數青年才俊攀登科學高峰,投身到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事業(yè)中。
科技塑造無限可能,創(chuàng)新探索永無止境。在即將而立之年,“雙十評選”將繼續(xù)成為科技進步的記錄者,中外科技的溝通者,科學精神的傳播者。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讓科學的燭火照見真理,照見未來。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1年2月增刊 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