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見習(xí)記者 姜天海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4-12-3 19:5:18
不列顛的博物館奇妙夜

 
連日的密雨為倫敦蒙上了一層陰郁。隨著坦然淋雨的長隊,筆者緩緩走進世界上最奇妙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昏暗的維多利亞式拱頂,滿是猴魚兔鷹的繁復(fù)雕柱,大廳中央巨大的恐龍化石,都讓筆者不禁想起了英國著名詩人Dylan Thomas的那句經(jīng)典忠告:“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怪獸大學(xué)
 
26米。
 
這不是一架小型飛機的長度,而是博物館大廳中央一副梁龍骨骼化石的長度。
 
梁龍是歷史上最長的陸地動物。長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梁龍的尾巴是拖在地上的。今天科學(xué)家們才發(fā)現(xiàn),實際上,梁龍的尾巴是懸在空中的,且具有防御作用。
 
1905年,威爾士王子愛德華七世將這副復(fù)制品從美國卡耐基博物館要了過來。明年,這幅骨架將迎來入館的110周年。
 
一層右翼的陳列廳內(nèi),展示著各類古生物“怪獸”的化石標本。
 
這個似咆哮狀的“怪獸”是約5300年前滅絕的巨型樹懶。它們生活在開放、潮濕、寒冷的沼澤中,以植物為食。它們沒有已知的自然天敵,巢穴比大象的還要厚實。因此,科學(xué)家判斷巨型樹懶的滅絕原因應(yīng)該是氣候變化或人類干擾。
 
有著銅鈴般大眼的尖嘴“怪物”則是大眼魚龍。這個與恐龍同一時期的海洋爬行動物類似于現(xiàn)代的海豚,生活方式可能也有相似之處。
 
魚龍擁有向下彎曲的頸椎,從而為尾鰭底部提供支持。眼周的環(huán)形骨則幫助它們在黑暗的海洋深處看清周圍形勢。魚龍以滅絕的古生物箭石(類似于烏賊)為食,化石的肚子內(nèi)有時會發(fā)現(xiàn)箭石的身體部分。
 
這個類似于海龜?shù)目蓯?ldquo;怪獸”是犰狳的親戚——巨型雕齒獸。這個曾經(jīng)生活在南美草原的動物是所有冰河世紀哺乳動物中披甲最厚的,它們的甲由一塊塊小骨頭熔合而成。盡管它們不能像犰狳一樣團成個團兒,但只要將頭縮進去就形成了自己的“金鐘罩”。它們以植物為食,釘子般的牙外裹著一層覆蓋物,用以咀嚼堅硬的植物。
 
最后一個兇惡的“怪獸”則是2億3500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兩棲動物Paracyclotosaurus Davidi。這款2.7米長的展品是已知唯一一份復(fù)制品,來自于自然模型。
 
頭骨、下顎和肩膀上的傷痕顯示它被一擊致命,可能是由于一棵樹倒下的時候砸在了它的頭頂。尸體被沖刷到河底,骨頭埋入泥中刻入鐵礦石。1910年,科學(xué)家將一塊巨大的鐵礦石結(jié)核碎片拼接起來,才得以揭示它完整的骨骼模型。
 
我若為人
 
頭骨是博物館必不可少的“嚇人”展品之一。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布羅肯山人頭骨出奇地完整,而且這名“成年男子”已經(jīng)有20多萬歲了。
 
非洲的布羅肯山人頭骨是第一個對人類有啟發(fā)作用的早期人類化石,是現(xiàn)代智人最可能的祖先,也是最完整的已知頭骨。
 
1921年,贊比亞的布羅肯山礦工挖礦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頭骨,驚恐之下,這個珍貴的標本險遭拋棄。幸運的是,其中一個人鼓起勇氣拯救了這個怪異的古物。
 
早在50年前,達爾文就預(yù)測了人類在非洲的活動,因為非洲的猿猴是與人類最接近的在世“親屬”。布羅肯山人頭骨第一次證明了達爾文的直覺是對的。
 
20世紀80年代,博物館學(xué)家Chris Stringer和其他研究人員提出了人類進化的“非洲起源說”,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
 
迄今為止,大約600萬年前,人們已知有約20個類人物種從黑猩猩中進化而來。現(xiàn)代智人出現(xiàn)于約20萬年前,是今天唯一的幸存者。
 
科學(xué)家認為,非洲布羅肯山人是現(xiàn)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但是博物館學(xué)家領(lǐng)導(dǎo)的研究卻顯示,這個化石的年齡可能要比預(yù)期年輕,約有20~30萬歲。這也就意味著它的年齡接近首名現(xiàn)代人類的年齡,讓其實際的進化地位存疑。
 
傍晚將至,可是博物館的奇妙之旅卻仍未結(jié)束。“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科學(xué)新聞》 (科學(xué)新聞2014年11月刊 沿途驛站)
發(fā)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