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廖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3-10-23 14:9:9
品讀臺灣

 
如果說北京是一場喧囂熱鬧的舞臺劇,每個人都上演著自己的悲歡離合,那么臺灣則像是一本泛黃的舊書,可用幾日靜好去細細品讀。
 
第一次去臺灣是在2007年底。
 
正應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歌謠,一下飛機,羽絨裹身的我就愛上了溫暖纏綿的臺北細雨。
 
此行一路驚喜不斷。
 
初到臺北的那夜,這座城市古老的氣息便深深地吸引著我。并不寬闊的馬路上比比皆是老舊的6層小樓,一樓一般都用來開修車行,門前放著望不到邊的機車。
 
轉(zhuǎn)天,我們來到臺北中正紀念堂。
 
12月,正是紀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去留的關(guān)鍵時期。我在旅游車上抓拍到了這塊牌匾,卻沒想瞬間成了永恒。第二日,這塊懸掛了27年的牌匾就在人們的驚詫聲中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地也搖身變成了“自由廣場”。
 
臺北還是一個非常多元、便利的宜居城市。
 
在臺北入住的飯店旁,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周圍三個拐角上都有便利店。而像士林夜市、六合夜市等小吃街上更聚集了棺材板、大腸包小腸等各地小吃,讓游客可以在一條街上嘗遍全臺灣的特色。
 
但撥開這些表面的古老和閑適,內(nèi)里逐漸顯露出來的是臺灣深厚的人文歷史和科學沉淀。
 
“女王”的斷頭之虞
 
卻見髻發(fā)高聳、微微仰首、美目遠盼……
 
還記得,初見“女王頭”是何等的欣喜。這尊屹立了4000年的“女王頭”就坐落于臺灣島北端的野柳地質(zhì)公園。
 
由于長期受海浪侵蝕和風化作用,野柳砂巖的地層在海邊形成了陡直的海蝕崖,以及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
 
但今日,“女王頭”風光不再。
 
多年來,景區(qū)管理處屢出奇招,甚至出動24小時警衛(wèi)來保護“女王頭”。但劇烈的風化作用和擋不住的游客破壞已使得“女王頭”的脖頸在6年內(nèi)瘦了17公分。有人森然預測,這顆重達10噸的大頭還有10年就會有斷頭的危險。
 
這里被譽為“科普博物館”。在游覽野柳的人群中,不僅有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還有很多操著當?shù)乜谝舻募议L帶著小朋友來看圖識物。
 
公園各處都布置著通俗有趣的展板,圖文并茂地解釋各種特殊地貌的形成過程,植物巖石的科學名稱。甚至為了方便大陸游客,有些展板上還會使用簡體和繁體兩種字體。而每一個到過臺灣的大陸游客講起野柳的地貌都頭頭是道。
 
而且,管理處還針對公園奇特的地質(zhì)進行各種獨具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近年來,隨著野柳“女王”的項上人頭即將不保,公園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們通過地面3D鐳射掃描儀對“女王頭”進行3D測量,然后以PU材料進行電腦精密切割(CNC加工)制作,建立了3D實體模型。接著以FRP翻制、人工細微處理、手工仿真涂色與砂巖表面仿真,建立了這座比例為1:1的3D仿真女王頭。不僅可以永久保存這座最美的地質(zhì)景觀,還可以供游客攝影欣賞、科普解說。
 
而臺灣科普中最具有影響力的還有他們的投票活動。公眾可以通過投票參與到科普和景區(qū)的工作當中。
 
在游覽野柳地質(zhì)公園的時候,我也參與了拯救“女王頭”的投票活動。當時,公園的導覽處邀請公眾對“女王頭”的去留進行投票參與:究竟應該順其自然任其斷裂,還是應該用膠水將脖子粘住,抑或是用新的景點代替它?
 
出于對自然的尊重,我選擇了第一項。但當我準備投票時,工作人員的一句話卻讓我掂量了半天。他非常認真地問我:你是不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才做出了這個選擇?
 
了解后我才知道,園區(qū)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會要求游客在投票時經(jīng)過慎重考慮,否則不會同意這次投票。在他們眼里,每一票都攸關(guān)“女王頭”的性命。
 
阿里山的“招牌”
 
“晨眸山向望,滄海涌云端。玉露滴寒樹,浮峰隱翠巖。”幾句《阿里山云!返脑娫~道出了山中的壯麗奇景。
 
天還沒亮,第一班橙色小火車就載著我們直奔山頂觀看日出。
 
這條享有臺灣第一盛譽的高山森林鐵路始建于100多年前,與印度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大吉嶺鐵道及秘魯穿越安第斯山的中央鐵路并稱世界三大登山鐵路。
 
當時,日本探險隊發(fā)現(xiàn)了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他們垂涎于山中珍貴的紅檜木,便花了整整12年的時間興建了這條全長74.2公里的森林鐵路。
 
貪婪帶來的是無盡的破壞。
 
據(jù)說,自1914年全線通車以來,山中凡是成材的紅檜木便幾乎被砍伐殆盡。直至今日,殘存的林木還沒能從當時的浩劫中恢復過來。
 
日本結(jié)束占領(lǐng)之后,小火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阿里山公路出現(xiàn)前的幾十年內(nèi),小火車一直是當?shù)卦∶竦闹饕煌üぞ撸鶐淼目土髁亢瓦\貨量之大,極大地促進了當?shù)亟?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
 
然而,自1982年公路通車后,阿里山森林鐵路便開始閑置起來。但近年來,隨著阿里山旅游的逐漸發(fā)展,小火車又逐漸繁榮了起來。每天搭乘小火車進山游覽和觀賞日出的人不計其數(shù)。
 
阿里山的聞名不僅是奇觀異景。經(jīng)過多年來嘉義縣政府和景區(qū)管理處的精心打造,阿里山從人文氣息的品牌設(shè)計到科普氛圍的營造都做到了極致。
 
嘉義市北門站的原木建筑上,懸掛著一個醒目的“海拔31米”站牌。從這里出發(fā),乘客需要穿越66個隧道、86座橋梁才能到達海拔2774米的阿里山站。
 
在這攀越海拔2000多米的旅程中,乘客看到的不僅是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中的林木變化,更讓我等暈車之輩的小脾胃感受到了“之”字形、“8”字形盤山鐵路等螺旋攀升的驚險刺激。
 
阿里山上舉世聞名的一個品牌就是阿里山神木群。
 
早在森林鐵路修建之時,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就發(fā)現(xiàn)了一棵高53米,樹齡達3000多年的紅檜樹,將其命名為“神木”。
 
但在1956年,這棵千年古樹卻因雷擊焚毀樹心而逐漸枯萎,直到后來管理區(qū)政府“偷梁換柱”,接種了紅檜幼苗才又出現(xiàn)了些綠意。1997年,神木因連日大雨樹身過重,終于撐不住倒了下去。從此,阿里山人心目中的神木不復存在。
 
此后,為了重塑人們心中的神木,也為了鼓勵民眾參與到阿里山的環(huán)境維護和品牌建設(shè)中來,在景區(qū)管理處和縣政府的推動下,阿里山采取了網(wǎng)絡(luò)投票活動,邀請網(wǎng)民參與選舉“阿里山第二代神木”。在2006年9??11月間,該投票活動吸引了2萬多人參與,最終選出了高45米,樹齡2000多年的光武檜成為新一代阿里山香林神木。這不僅尊重了臺灣居民對神木的選擇,也借助大眾的眼球造就了新一代神木的輝煌時代。
 
“先進”的中臺禪寺
 
中臺拈花,眾生微笑。
 
這座可與布達拉宮相媲美的禪寺不僅吸引了眾多信眾,更讓數(shù)以百萬計的游客為它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管理理念所驚嘆。
 
禪寺萬佛殿正中安置了一座大小一致的仿真七層佛塔。為了能夠從寺外透視到這座七層佛塔,禪寺采用了高30米、寬16米的無框架式大帷幕玻璃。由于臺灣經(jīng)常會遭受臺風和地震的侵襲,因此這塊堪稱是“中臺禪寺之眼”的抗拉結(jié)構(gòu)玻璃可承受前后高達43.9公分的位移。同時,金碧輝煌的頂光采用有光無熱的光纖科技,保證了游覽參觀的舒適度。
 
中臺禪寺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也非常新穎。
 
寺內(nèi)的男眾、女眾佛教學院不僅設(shè)有現(xiàn)代化的教室、圖書館,還有外籍英文教師為他們提供國際視角的英文訓練。同時,禪寺也興建了12年一貫制的普臺中小學教育。
 
中臺禪寺位于臺灣南投縣埔里鎮(zhèn),占地34公頃。偌大的佛寺應用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寺中每日打理得井井有條。
 
寺中不僅有自給自足的有機農(nóng)場,可以提供3萬人次的餐飲齋點。同時,還詳細地分為視訊組、通訊組、音響組、文教中心、交通組、衣缽室、庭園組,儼然成為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3年第10期 沿途驛站)
發(fā)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